园区简介
长垣市是河南省直管市,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是“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厨师之乡”“中华美食名城”。
长垣经开区是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全国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园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22平方公里,入驻“四上”企业192家,拥有从业人员8万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门桥式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和知名的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起重产业已入驻包括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桥门式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卫华集团在内的整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100多家,其中,国内行业三强企业2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1家;年产起重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产品涵盖桥门式起重机、欧式电动葫芦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26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已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素有“长垣停产、全国缺货”之说。卫生材料及医疗器械产业已入驻包括国内麻醉耗材前三强之一的驼人集国在内的生产经营企业570多家,拥有各类注册证2124个,其中,一类注册证425个,二类注册证1647个,三类注册证52个;产品涵盖脱脂棉、产包、注射穿刺器械等18大类、26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覆盖率达65%以上,是国内卫生材料与医疗器械的重要集散地和生产基地。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为河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已建成区21平方公里。以起重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目前共入驻“四上”企业182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涵盖桥门式起重机、电动单双梁起重机、欧式电动葫芦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具有年产30万台起重机、170万台(套)起重机零部件的产能,100吨以下通用桥门式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大吨位、高端起重机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电力、航天、港口、环保等领域,遍布国内外2600多个销售网点,是全国最大的中小吨位桥门式起重机生产基地。
2017年,产业集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5.6亿元,同比增长12.01%,较去年同期高出1.8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2亿元,同比增长11.5%,较去年同期高出1.3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0.1亿元,同比增长12.2%,较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1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27%。年度综合排名位居全省产业集聚区第6位,被省政府授予“优秀产业集聚区”称号。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品牌提升、产业转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科技创新、提质转型攻坚工作上持续发力,与国家市场管理总局、省质检局联合开展产业“质量大提升”活动,先后引入建设中国出口起重机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长垣分中心、北京起重运输设计研究院河南分院、河南省特检院长垣分院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区内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实现了产业发展由横向竞争为主的传统块状经济向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中心,中心企业与外围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轴幅式结构产业集群演变,“中心+卫星”体系由此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目前共拥有国家级“双创”平台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活动经验被省政府以《政府工作快报》形式作为我省全国性典型经验进行专题报道推广。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长垣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河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省创新型示范集聚区”等。
长垣经开区是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全国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园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22平方公里,入驻“四上”企业192家,拥有从业人员8万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门桥式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和知名的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起重产业已入驻包括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桥门式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卫华集团在内的整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100多家,其中,国内行业三强企业2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1家;年产起重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产品涵盖桥门式起重机、欧式电动葫芦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26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已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素有“长垣停产、全国缺货”之说。卫生材料及医疗器械产业已入驻包括国内麻醉耗材前三强之一的驼人集国在内的生产经营企业570多家,拥有各类注册证2124个,其中,一类注册证425个,二类注册证1647个,三类注册证52个;产品涵盖脱脂棉、产包、注射穿刺器械等18大类、26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覆盖率达65%以上,是国内卫生材料与医疗器械的重要集散地和生产基地。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为河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已建成区21平方公里。以起重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目前共入驻“四上”企业182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涵盖桥门式起重机、电动单双梁起重机、欧式电动葫芦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具有年产30万台起重机、170万台(套)起重机零部件的产能,100吨以下通用桥门式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大吨位、高端起重机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电力、航天、港口、环保等领域,遍布国内外2600多个销售网点,是全国最大的中小吨位桥门式起重机生产基地。
2017年,产业集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5.6亿元,同比增长12.01%,较去年同期高出1.8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2亿元,同比增长11.5%,较去年同期高出1.3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0.1亿元,同比增长12.2%,较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1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27%。年度综合排名位居全省产业集聚区第6位,被省政府授予“优秀产业集聚区”称号。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品牌提升、产业转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科技创新、提质转型攻坚工作上持续发力,与国家市场管理总局、省质检局联合开展产业“质量大提升”活动,先后引入建设中国出口起重机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长垣分中心、北京起重运输设计研究院河南分院、河南省特检院长垣分院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区内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实现了产业发展由横向竞争为主的传统块状经济向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中心,中心企业与外围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轴幅式结构产业集群演变,“中心+卫星”体系由此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目前共拥有国家级“双创”平台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活动经验被省政府以《政府工作快报》形式作为我省全国性典型经验进行专题报道推广。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长垣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河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省创新型示范集聚区”等。
